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讀]George Orwell的Books v. Cigarettes


撰文/ 周紅油抄手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英國作家,動物農莊是他的代表作。Books v. Cigarettes是他在1946年出版的散文集,收錄多篇平實,讀來卻格外有趣的文章。例如“Bookshop Memories”敘述他在二手書店工作時的所見所聞;"Such, Such Were the Joys"裡童年尿床的經驗歷歷在目。

“Books v. Cigarettes”從歐威爾一位報社編輯朋友的小故事開始,這位編輯先生有次和一群工人一起擔任二戰時期倫敦地區的志願火警時,交談中發現多數的工人讀他所服務的報紙並表示讚譽。當編輯先生詢問他們對於文學版的看法時,得到如此回應:「你該不會以為我們會唸那玩意吧!為什麼呢,你大半時間在談論的書可是要18便士。我們這種傢伙是不會把閒錢花在書上!」這些人卻願意花上好幾磅到英國西邊海岸黑池Blackpool來個一日旅行。

這件事便引發了歐威爾開始比較購買書籍與其他娛樂,究竟哪一樣花費比較高?起因很單純,「購買或是閱讀書籍是昂貴的消遣,這樣的想法是如此普及,值得更仔細的檢視才對!」他認真計算個人的藏書量(住家442本,倉庫400多本,總計約900本),加上報紙、圖書館年費與零星平裝本,以十五年為單位,粗略估計每年約花費25英鎊購買出版物。而根據1944年的統計(不知從何而來),人們一年花費23~40磅購買香煙啤酒。

歐威爾就這樣就寫了五頁,鉅細靡遺地說明偽科學的計算原則。參加這位以銳利文筆出名的作家親自主持的價格分析大會,漂浮在書頁上的數據讓我覺得趣味盎然。真是一位固執又踏實的作家!

他的結語也如其分析,同樣冷靜:「假設我的估計接近正確,對於一個識字率接近百分之百的國家來說,這實在不是一個令人驕傲的紀錄。平常人光是香煙的花費,就比印地安農夫終其一生的生活費還多。假如我們對書本的消費低落,至少讓我們承認這是因為和賭狗、看電影、去俱樂部相較之下,閱讀是個較不刺激的娛樂。而不是因為書本,無論是用買的或借的,過於昂貴。」價格,不是降低閱讀意願的原因。相反地,和其他一次姓娛樂相比,書既可以反覆閱讀,有價格低廉的二手書可選擇,站在書店中看並非不可行,閱讀無疑實惠,甚至不需花一分一毛。

當初會注意到這本散文集,正是因為瀏覽“Books v. Cigarettes”這篇文章而被吸引。還不是,意識到自己對於書籍的消費開始抱持有所保留的態度,猶豫是否購買一本書的時間漸漸追加中,苦惱收納空間、評估二次閱讀的機率、考慮娛樂開銷的分配,都讓我卻步。「和工廠工人的想法似乎有些接近喔!」心裡冒出冷汗。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我的飯糰裡包了什麼料?


接到弟弟的一通電話
訓練自己耐心等媽媽說完話再決定要不要頂嘴
吃下爸爸帶回來的大量水果
睡前聽妹妹暢談學校趣事或是一起去家樂福逛三小時
週末早上被爺爺練唱日文歌的天籟之聲吵醒
有時對相框中嘴角掛著完美上揚弧度的阿嬤擠眉弄眼
餐桌上常出現的料理
曬衣架上固定晾開的花色
遙控器鎖定的節目
汽車摩托車的引擎聲
每天一定會收到的訊息
朋友間的問候

都是我不想忘記
讓人想到會微笑的片段
也是我的家常招牌配料